【正思对话】“做一粒好种子:纪念袁隆平”师生对话活动
发布日期: 2021-05-24 访问次数: 43

5月24日下午,在伟德BETVlCTOR1946正思工作坊举办了正思对话系列活动之“做一粒好种子:纪念袁隆平”师生对话,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纪念袁隆平、学习袁隆平事迹和精神。伟德BETVlCTOR1946教师和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社社员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崔香芬老师主讲,崔香芬老师介绍了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除国内发展迅速外,被非洲和南亚采用,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学们围绕袁隆平的事迹和贡献展开讨论,同学们认为:杂交水稻研制成功,不是提出理论就行的,为了获取合适的母本取得重大的突破,袁隆平派助手李必湖去找关键的恢复系野株,最终在1970年的海南找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命名“野败”。袁隆平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田间地头,这种吃苦耐劳、坚持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撰稿:阎秀芝;供图:刘丽娟;审核:周春兰)